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小学音乐说课稿:《回声》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5-30 14:52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回声》说课

所用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本第七册

说课内容 第七课《回声》

教材分析:

《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旨在通过激励、体验、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和表现欲。使学生在审美、创造、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得到培养。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及合作能力,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友谊的回声》,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无伴奏合唱《回声》,感受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变化表现的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的回荡。

3、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

在听、想、唱、创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体验回声这一自然音响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创编并运用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变化表现回声。

教材切入点:

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回声》,感受回声这一自然现象。

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欣赏法、对比法、启发式教学法、鼓励法、交谈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学法:感受乐曲的艺术形象,通过欣赏、感受、游戏、讨论、演唱、体验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旋律条、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聆听感受

1、欣赏歌曲《回声》

问: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你能给这首歌曲起一个名字吗?

2、介绍歌曲:

《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是十六世纪以来的一首经典合唱曲。

3、复听:

边看教材中的歌词边欣赏歌曲。

问:听了这首歌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介绍歌曲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的演唱是采用一支只有几个人的小型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一个大的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的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

[设计意图:根据主题内容把学生引入一个带有回声的山谷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像。]

二、情景创作

1、问:你们知道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入手,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铺垫。]

2、学唱旋律:

3、回声游戏:

①请一名同学模仿全体同学的声音。

师生互评:是否有回声的效果。

②请一组同学模仿另外三组同学的声音。

师生互评:是否有回声的效果。

③请两组同学模仿另外两组同学的声音。

师生互评:是否有回声的效果。

小结:①人数差距 ②演唱技巧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使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感受回声的不同效果。教师通过对即时的信息反馈进行评价,对学生模仿的效果予以肯定和表扬,培养了学生的成功感与创新精神。通过学生间互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4、为学唱的旋律加上力度变化,并演唱。

5、小组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旋律设计一句话,表现回声的效果。

[设计意图:以探索自然界(回声)的音响为创作主题,充分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通过探究性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综合表现

1、欣赏歌曲《友谊的回声》。

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问:歌曲的速度、情绪?

3、再次欣赏歌曲,指导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反复聆听、哼唱歌曲,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减轻学习的难度,为学唱旋律做铺垫。]

4、学唱歌曲旋律:

①教师范唱歌曲旋律。

②随教师轻声视唱歌曲的旋律。

③随琴演唱歌曲的旋律。

5、学习歌词:

①把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②全体学生按女声、男声、合这一要求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注重音乐与相关学科的整合,帮助学生提高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6、随音乐轻声填词。

7、完整演唱歌曲。

8、问: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同时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友谊。

四、扩展升华

1、问:除了回声部分有力度变化外,还可以根据歌词加入哪些力度变化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及力度变化的理解,为歌曲加入适当的力度记号,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师按照学生设计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师生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全课。

 相关资料推荐

>>2016年最新教师考试辅导资料下载

>>免费专业学科知识试听课程

>>在线教师考试模拟中心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lmj18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面试《芦花荡》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美术《单色版画》教案教师招聘高中美术《进入历史》教案教师招聘初中音乐《前门情思大碗茶》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音乐面试教案+说课稿汇总教师招聘初中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