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化学《化学键》说课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23-12-18 13:0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下午好。我是应聘高中化学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键》第一课时的内容——离子键。

在化学学习中,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将和学生一起通过探究的方式探索、获得知识。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化学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深入认识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比较深入认识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之后,认识构成物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节概念教学课。本节立足微观层面,深入探讨物质构成微粒之间是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即化学键。化学键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物质的构成,认识反应的本质,是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有利的载体。同时,化学键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为学生学习有机物的性质及变化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以氯化钠晶体的形成为例,认识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建立“离子键”的概念,并且能够用电子式对离子键进行表征。

2.通过小组讨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建立“离子键”的理论模型,并且能够用该模型解释和预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

3.通过构建化学键、离子键的化学概念,感受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探究过程中提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难点】电子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将对我所面临的学生进行分析:

初中化学中讨论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带正电的Na+与带负电的Cl-形成NaCl,也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但学生并不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木节从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视角,讨论物质的构成,并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

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知识,具备了电解质导电性的知识,具备了构成典型物质基本粒子的分析方法,基本具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及本质的能力。但是从微观视角深入认识物质构成及其变化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说教学方法

为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注重引导学生建构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从导入、新授、巩固、小结和作业5个环节来展开。

(一)复习导入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会提出问题:从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已经超过一亿种。那么,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的物质呢?由此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方式能够指向化学键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

(二)新知探究

1.建构“化学键”的概念

结合已知:NaCl固体不导电,加热至熔融后导电。提出问题:①NaCl在不同情况下的导电性差异的事实说明什么?②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在熔融态时能电离出离子,为什么在固态的时候不能电离出离子呢?引导学生从微观视角回答、思考,从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思考氯化钠在不同条件下导电的差异性。

结合已知:常温下HCl气体不导电,溶于水后导电,降温后转化为液态HCl不导电。提出问题:HCl在不同情况下的导电性差异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上述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会作用。我们把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基于事实,从物质的宏观性质转入到微观构成粒子及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思考。

2.离子键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视频。请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请学生讨论:①氯化钠中的微粒是什么?从微粒组合的角度看,上述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如何?②画出钠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它们们怎样才能形成稳定结构?③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④思考氯化钠中Na+、Cl-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总结得出离子键的概念:带相反电荷原子之间离子的相互作用叫离子键。

教师阐述电子式的涵义,展示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的化学用语。给出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0

设计意图:结合已有的原子结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发展并形成从微粒之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的构成。引导学生从微粒之间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资格审查

教师招聘面试时间

教师招聘面试技巧

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

责任编辑:欣欣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面试《芦花荡》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美术《单色版画》教案教师招聘高中美术《进入历史》教案教师招聘初中音乐《前门情思大碗茶》说课稿教师招聘初中音乐面试教案+说课稿汇总教师招聘初中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